close

應政治大學2014年駐校藝術家活動閉幕講座的邀請,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與導演作家吳念真,聯袂以「說舞說戲說人生」為題,分享彼此職業生涯在限制中獲取大自由的心路歷程,昨晚滿場妙語如珠,觀眾熱烈掌聲蓋過了場外狂暴雨聲。吳念真「偷渡」台語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吳念真本科學的是會計,林懷民則是新聞系畢業,最終一位當了導演,一位投身現代舞蹈。吳念真笑說,「我們這一代人有個共同特色:學非所用。」相差5歲的兩人,早年共同走過台美斷交、審查制度遍行的年代,對於生涯職業的選擇,也同樣都是從限制中求生存、求突破。吳念真說,當年看了李行的《養鴨人家》,發現片中的農家人都講國語,感覺味道很不對,「農家做田的人哪這樣說話。所以我寫的每個劇本後來都偷偷加上幾句台語,每寫一部再多加幾句,觀眾看得好開心。」在學運中看見期待直到侯孝賢的《悲情城市》,不僅台語多,主題更是當時政府甚為敏感的228事件,審查必然出問題,怎麼辦?「母帶我們全部送到日本,在那裡後製、混音,還從那裡送出去參加威尼斯影展,直到獲獎,政府只能同感光榮,風光上映。」他引用侯孝賢的話說:「找到限制,找到自由。尋找一些方法去改變,絕對是好的,就像學運也是好的,上街頭,可以感受到人民的期待。」林懷民也分享,台美斷交的那一天,雲門舞集正在演《薪傳》,內容描繪台灣先民打拚奮鬥、期待新生未來的景象,同樣是當局政府所忌諱的議題,「首演場我們選擇嘉義,因為離警備總部遠,想不到台美斷交,我們的舞作瞬間成了同舟共濟、莊敬自強,國民黨愛得不得了。」人生要勇敢地多嘗試近來許多人抱怨大環境看不到未來、沒有希望,林懷民提出勉勵,「沒有走什麼路必然會成功、做什麼必然獲取幸福的事,人生不是這樣的。從反攻大陸到兩岸可以交流,從柏林圍牆蓋了又拆,我們要適應的,然後從適應過程中去細想自己要什麼、想做什麼。」他形容人生不是踩在地上走路,而是坐船,「平衡感是在波動裡去得來的。」吳念真也回憶,某年楊德昌從國外影展回來,帶了一張法文報紙,上面的影評大意是:連續幾年看了台灣電影,終於讓人相信台灣不是美軍倒垃圾的地方,楊德昌看了大罵髒話。吳念真說:「我想說的是:你若要別人肯定,請先做出讓別人肯定的事。」吳念真最後補了一句父親對他說過的話:「少年欸,除了死以外,什麼都要去試看嘜!」

165DF431FCFF2D90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jxf3dr53z 的頭像
    tjxf3dr53z

    數位相機維修

    tjxf3dr53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